"青春防婦癌,健康有未來,婦癌防治教育 向下紮根"宣導講座~為了提高台灣婦女篩檢觀念,並且推動婦癌防治知識讓年輕人認識,歡迎各大專院校與TBCA乳癌團體聯絡,與我們一起攜手關懷所有的婦女,以期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成效!

2010年8月12日 星期四

乳癌風險 危險因子有哪些?

心手相連關懷協會轉載自 聯合新聞網 健康醫藥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專題報導】

提高乳癌風險的危險因子有哪些?高雄榮總傳統醫學科主任,中西醫師吳景崇表示,停經後肥胖、長期高熱量飲食、壓力大及有乳癌家族史的婦女罹患風險較高。

吳景崇表示,如果乳癌患者有腫塊,早期與中期的腫塊,感覺起來易推動。乳癌是由乳房乳腺管細胞或腺泡細胞,經由不正常分裂繁殖所形成的惡性腫瘤,乳癌主要可能症狀包括無痛性乳房腫塊、乳頭凹陷、乳頭異樣分泌物、乳房外型改變、乳房皮膚有橘皮樣變化、紅腫或潰爛等。但這些症狀不一定同時出現,早期乳癌也不一定有症狀。

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師王惟德指出,乳房有腫塊或想避免乳癌復發的患者,中醫建議可增加牡蠣、海藻、浙貝,夏枯草等軟堅散結的食物或藥材的攝取。

受到國人飲食西化、攝取高熱量、高脂肪食物及晚婚(因未哺乳)等因素影響,乳癌不僅有逐年增加的趨勢,罹患年齡也有年輕化的趨勢,好發於四十至五十歲,比歐美國家約提早十歲,為有效對抗、預防乳癌,除自我檢查外,女性最好三十五歲起每年接受醫師乳房檢查一次,最慢四十歲就要開始乳房攝影檢查,隨後逐年進行超音波及乳房攝影交替檢查,才能有效的早期檢查出乳房病變。部分女性常因無法接受異性檢查時身心上的不適,捨棄乳房篩檢,不過醫師提醒還是不宜因為感覺麻煩而忽略篩檢。

民眾常誤認為胸部大者,罹患乳癌機率較高。醫師指出,根據醫學統計顯示,兩者無必然關聯。乳腺發達可能增加乳癌診斷的困難,但單純透過乳房大小的觀察,無法推測日後乳癌機率,或因為胸部罩杯小,就不去篩檢乳癌。治療乳癌,男女患者皆以手術為主,其次為化療、放射及荷爾蒙治療。少部分乳癌之形成與某些特殊基因之突變,有相當程度的關聯。至於避孕藥是否會增加乳癌風險目前並無定論,建議長期使用者需定期作乳房檢查。長期使用避孕藥可能會加速維生素B6、葉酸代謝,若有需要建議適量補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