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作者:心手相連關懷協會 轉載自 uho癌症照護網 - http://cancer.uho.com.tw
文章網址:http://cancer.uho.com.tw/articles4/63/118.html
您知道癌症病人的營養攝取不足,對於癌症治療過程有很大的影響嗎?營養不良與體重減輕是腫瘤病患常見的營養問題,因為營養不良的癌症病人,常常無法接受積極的治療,也很容易會增加治療的合併症及感染率,減低放療或化療的治療效果,甚至會降低癌症病患的存活率。
台灣癌症基金會表示正確的營養與飲食觀念,才能吃得健康,獲得均衡的營養補給,進而提升癌症病患的治癒率及存活率。
惡病質對癌症治療的影響
癌症病友在治療的過程中極需要有均衡的營養,然而食慾不振卻是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見的症狀,而形成所謂的「惡病質」。「惡病質」泛指身體組織的流失、內臟器官耗盡、骨骼肌耗盡、食慾不振、虛弱、脂肪流失以及無力等症狀,而這些狀況深深的影響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吸收,甚至是蛋白質、熱量,進而營養不良導致免疫功能不佳,傷口不易癒合以及癌症治療療程受到阻礙。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楊陽生醫師表示,在晚期癌症患者中,只要有良好的營養支持,高達八成能增進臨床癌症治療的效果、能夠進行更廣泛的治療選擇,以及延長病患的存活率。
另外,楊醫師建議癌友的營養補充有靜脈注射和腸胃道等方式。然而,對晚期癌友在營養的補充上,靜脈注射的效果反而不如經由腸胃道吸收得佳。同時,相較於靜脈營養補充,腸胃道的營養補充有著較少的併發症,價位上也比較便宜,且較合乎生理機能。
理想體重與抗癌的關係
營養良好的病人較能對抗腫瘤對身體所造成的壓力,也才能接受高劑量的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並加速手術治療後的復原。然而,如何了解身體的抵抗力是否足夠。因此監控及管理病患的體重,將是癌症營養治療的重要一環。要如何監控體重呢?可以運用「身體質量指數(BMI)」的計算公式來了解,BMI的計算方式為:體重(公斤)/身高2(公尺)。建議癌症病人的BMI值應盡量維持在22~24之間。
癌症患者的飲食原則
癌症病人不需要特別進補,維持飲食均衡即可。根據個人體型及活動量不同,依個人需要增減攝取量。每日飲食所需的份量如下:3~6碗飯,1~2杯牛奶,4~6份蛋、豆、魚、肉類,3~5碟蔬菜,2~4個水果及2~3湯匙的油。
化療期間禁用生食
台灣癌症基金會吳秋玲營養師表示,化療患者須特別注意,因治療而出現白血球減少、免疫力低下時,應避免食用未經煮熟的食物,如生魚片、生菜沙拉,水果則應洗淨後削皮,並以熱水川燙後食用。
隨時補充高熱量高蛋白食物
一旦發生食慾不振而導致體重減輕時,需先檢視原因,若是因治療引起,則可考慮使用藥物或營養補充給予矯正,並遵守少量多餐原則並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飲食。可利用牛奶、豆漿或米漿作為口渴時的飲料,在無形中不但補充了水分,也達到補充熱量及蛋白質的目的。
先吃固體食物再喝湯
另外要注意高營養濃度的食物應優先進食,如雞湯、魚湯應先吃肉再喝湯,固體食物才是具有營養價值的食品。
腫瘤病患身心調養 中醫觀點
很多癌症病人會想問:「偏方有效嗎?我要不要吃呢?」台中榮總中醫科蔡真真醫師表示,健康食品或是民間草藥和中藥最大的不同點,在於這些產品不受醫藥法規的督導與要求,往往成分標示的不夠明確、品質的穩定度很容易依廠商的規模不同而有所落差,同時也無安全劑量的設定。雖然不敢擔保健康食品或民間草藥一定沒有療效,還是建議在服用前請先諮詢您的主治醫師,同時對產品有著更多的了解,避免成了實驗的白老鼠。以下就中醫的觀點在各種狀況下的調養建議:
手術後的身體調養:病友在接受手術之後,一個月內盡量避免酒類或麻油等進補食物,以及避免冰冷食物的食用,以防傷口發炎出血或恢復變慢的情形,同時適度的活動可以增進身的器官功能恢復。
化療後的身體調養:除了飲食避免生食之外,更重要的是中醫師必須要了解病友目前使用的化療藥物以及西醫的治療計畫,以利中醫的輔助治療療程。而食慾不振的問題可以借用針灸以及中藥的功效,良好的營養吸收是很重要的關鍵。
放射治療後的身體調養:由於放療會令粘膜或組織器官受損,避開食用溫補的藥膳,不可泡湯,可多吃蔬果、魚油、綠豆湯及薏仁湯減少身體的發炎反應。
除了營養的攝取,往往還會搭配藥物以及心理支持,藉以提高病友的食慾以及降低噁心、虛弱無力及疼痛的感覺,甚至跨科的醫療團隊合作治療,訂定不同病友的專屬身心治療照顧計畫,幫助病友過著有品質、有尊嚴的生活,進而邁向康復之路。
轉載聲明:本文轉載遵守 http://cancer.uho.com.tw/cc.asp 之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