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防婦癌,健康有未來,婦癌防治教育 向下紮根"宣導講座~為了提高台灣婦女篩檢觀念,並且推動婦癌防治知識讓年輕人認識,歡迎各大專院校與TBCA乳癌團體聯絡,與我們一起攜手關懷所有的婦女,以期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成效!

2011年3月7日 星期一

乳癌篩檢 乳房攝影找出鈣化點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健康醫藥
【聯合報╱陳訓徹/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學會理事長】

乳房攝影對於乳癌死亡率下降及應用範圍雖有爭議,但多數專家對於50至69歲女性定期乳房攝影,採肯定態度,我國也核定45至69歲女性可接受兩年一次免費篩檢,有家族史者可提早至40歲篩檢。

根據統計,民國93至98年間,每年約20萬人篩檢,9.4%女性須回診,因此發現的乳癌患者每年約200例,政府致力預防醫學用心值得肯定。

篩檢工具除可檢出早期癌症,也會檢查出良性病灶及無法立即明確診斷的病灶。以乳房攝影篩檢為例,只有千分之四最後診斷為乳癌,其餘30%至40%為良性鈣化點或良性腫瘤等,建議6個月到1年定期追蹤。

另外,9%婦女被診斷為有可疑鈣化點、不對稱乳腺組織或局部硬塊等,可能被通知進一步檢查,包括局部乳房攝影、乳房超音波及核磁共振,或需再做粗針切片。若疑似良性病變,需半年再回診,若通知須進一步檢查,只須將報告或影像檔複本攜帶至區域級以上醫院再做確診,90%皆為良性病變,複診過程不須過度擔心。

篩檢發現的癌症,七成以上皆為早期乳癌(腫瘤小於1公分),包括零期及淋巴無轉移。目前國內零期治癒率達九成五以上,第一期也有九成。同時,因為是早期癌症,大都可接受部分切除,可避免成為「少奶奶」一群。民眾切勿聞癌色變,而失去治癒時機。

不過,再精密的篩檢也有漏網之魚,乳房攝影最大好處是可看到鈣化點,而鈣化點又是早期(零期)乳癌的重要表現。對於某些生長較快、沒有鈣化點的腫瘤,在豐滿緻密乳腺或年輕女性身上,無法偵測出來,因此就有所謂的「篩檢期間癌」。

篩檢期間癌是指每次定期篩檢期間,以其他方法偵測出來的乳癌,此類乳癌可能因癌細胞生長較快而預後差。因此,定期篩檢中,仍須自我檢查,一有異狀立即至醫院回診,輔以其他檢查工具,使乳癌無所遁形。

核磁共振敏感度高但較昂貴,且後續切片非每家醫院皆可進行,因此不能全面推廣。超音波是較為可行方法,國內研究顯示為有效的篩檢輔助工具,超音波最重要關鍵在判讀者經驗,需使用高頻探頭的儀器,慎選經認證的醫院及合格醫師,才有品質保證。

很多人一聽到輻射即避之千里,其實大自然中存在定量的背景輻射,處在大環境中無法逃避。乳房攝影直接照射,吸收輻射劑量較其他檢查高,但近年大都採用數位化攝影取代傳統X光,接受輻射劑量已從4.5mGy下降到3.7mGy。根據統計,40至55歲間每年檢查一次,56至74歲每兩年一次,因暴露劑量而導致乳癌機會為十萬分之八十六,顯然利高於弊。

如何做個聰明的受檢者?首先要「知己」,了解乳癌危險因子,如家族史、月經史、服藥史、手術史,搭配年齡、乳房大小、緻密與否,選擇篩檢工具;至於「知彼」,則是了解各種工具優劣,充分與醫師溝通,並慎選核可的醫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